西宁是青海省会城市,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又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地理坐标东经101°49′17″、北纬36°34′3″。总面积7665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50平方千米。人口不算多也不算少,主要是汉族人居多,共有212.73万人,城镇化率为59.59%。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宁这么多的人口,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适龄青年结婚。结婚的风俗当然沿袭了该地区民众长期养成的习惯。由于西宁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应当说它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的惊人的。文化历史底蕴也非常丰厚,有显著的文化特色,比如宗教文化,高原文化,青藏文化,还有多民族文化。由此,该地区结婚风俗也具有了显著的地方魅力。少数民族婚俗非常有特色,汉族人的结婚的风俗习惯也不同于其它地方,溶入了该地一些传统风俗习惯。
一是先订婚的习惯。订婚那天,男方带上送给女方的首饰以及礼金和礼物在12点之前到女方家定聘,下午4点前要离开。
二是确定婚期。男方确定了良辰吉日,就要在12点前到女方家,当面通知女方,并邀请女方的家长选吉日到男方家回访,下午4点之前离开男方家。女方到男方家的时候也一定要在12点前,和男方一起确定好订婚和婚庆日期,以及首饰、聘金、酒宴等一应事宜,下午4点之前离开。
三是筹办婚礼。西宁人娶媳妇比较特别,都在半夜里进行,不能够见太阳。通常情况下,凌晨三点左右,男方就出发,赶在天亮之前将新娘子娶回家中。这个婚礼习俗与古代当地婚俗有极大关系。在古代,青海地区的羌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娶妻非常困难,看到年轻姑娘就抢来做妻子。担心自己的妻子再被抢走了,所以就在夜里成亲,总是不敢声张。
看完以上的西宁结婚风俗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实际上西宁婚礼习俗也是有离娘肉和全可人的说法,可以说西宁的婚俗是既有当地的传统婚俗特色,又融合了一些其他地方的婚俗特色,使得西宁地区的婚俗更加的有意思,更加的吉祥。
说起来,西宁的婚俗非常有意思。一是订婚要给改口钱。现如今,男方父母基本给一万一千块钱,把买首饰的钱都加在里面了。女方父母给男方一千一百块钱,也有不少女方父母不给男方改口钱的,但在结婚的时候一并给。二是要订婚戒指钱。 为什么要给一万一千,一千一百呢?据说有一心一意和一生一世的寓意。
订婚是仅次于结婚的大日子,新人双方家长都给予很高的重视,而且订婚也有很多讲究,现在我就来讲一讲清代的订婚习俗有哪些吧!
一、订婚的日期 订婚是仅次于结婚的大日子,多以很多新人的父母会在订婚前就找算命先生认真地算一算哪个日子好。不过
最后的日期还是有双方家长协商后决定的。还有一些家长就不会找什么算命先生,而是自己直接看黄历上的时间挑选一个黄道吉日。
二、订婚日期提前多久 订婚仪式一般都是在结婚前三个月到6个月之间举办的,订婚以后,双方家人就可以进入准备婚礼的阶段了,包括装修新房、购买家具家电、拍婚纱照、预订婚礼酒店、预订婚庆等等。
三、结婚聘礼 现在结婚聘礼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繁琐了,基本上都是订婚戒指、礼金和六样聘礼。订婚戒指根据个人喜好,一般都是事先由新娘选好的。青岛目前的礼金金额通常在3万到13万之间,这是需要根据各家经济实力而定的,而具体数额应该由新人双方共同商定好,尽量避免双方心里价位差距过大而引起矛盾。 六样聘礼包括:六斤猪肉,要一刀切的;六条带鳞的鱼,青岛基本选定的就是黄花鱼,代表黄花大姑娘,有朋友叮嘱说严禁使用鲳鱼和刀鱼,谐音是男盗女娼;六瓶酒,过去以白酒为主,现在大多选择更加健康的红酒;六斤糖,现在吃糖的越来越少,所以很多人会特意去买6包喜糖,每盒里面放6块糖即可;六扎粉丝,也有说六斤的,粉丝需要用红线扎起来;六斤点心,或者选择不同款式的六盒点心也行,也有人特意去按照旧风俗传统买6斤散装点心,用油纸包起来的。
四、订婚当天 到了订婚的日子,新郎和父母带着聘礼到新娘家,新娘家则准备茶、点心、水果来招待。男方要在中午前到达女方家,大家坐在一起聊会天后就可以直奔主题了。新郎新娘要给双方父母敬茶并改口叫“爸妈”,这时父母吧准备好的红包分别送给新郎新娘,金额是经济情况而定。
五、订婚陪同 订婚当天可以找几位亲戚来参加,找介绍人来主持订婚仪式,除了让气氛活跃外还以示隆重。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不知大家有没了解过西宁的结婚风俗呢?一起来看看吧!
西宁的结婚风俗
西宁人娶媳妇都是在半夜里进行,不能见太阳。一般都是凌晨三点左右出发,赶天亮前把新娘娶回家里。对于这个现象,有研究婚俗的专家认为,这与古代抢婚的习俗有关,很久以前生活在青海这块土地上的古羌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娶妻很困难。故此,只要看到年轻的女性,必定要抢过来做妻子。倒不是说抢婚一定要在夜里进行,而是娶亲的人提心吊胆,唯恐自己如花似玉的媳妇半路上被别人抢去。为安全起见,只好半夜里偷偷摸摸地把媳妇娶进门。
现在早已没有抢亲这一说了,恐怕你前脚抢媳妇,后脚警察就会抢你,但这个奇怪的习俗却顽强地保留下来了,社会发展到今天,西宁人娶亲依然是在半夜里进行。
在女方家,新娘的亲戚们围着新娘说长道短的时候,男方家已经做好了迎娶的准备。新房里挂着宫灯、喜幛,桌上供着红鸾喜神的牌位,左右贴着“东王公赐福、西王母降祥”的喜联,在大红蜡烛的照映下闪闪发亮。
新郎倌已穿戴一新,以前是长袍马褂,现在是西装革履,准备跟着娶亲的人去迎接新娘。娶亲人主要有媒人、娶亲奶奶(娶亲奶奶是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儿女,且能说会道的“全可人”)。还有负责抬东西的,负责敲门的,现在还加上了负责摄影录像的。这些人捧着两只大红的喜盒,一只喜盒里装着新娘上轿时穿的衣服,戴的红盖头,还有化妆品、梳子、镜子、头绳绢花等。另一只喜盒里装着送给娘家人的“离娘肉”,包括羊肉方子、酒、茶叶、红枣、核桃等,这些东西都是双数。在以前,还有吹鼓手,三四个人拿着喇叭、唢呐、竹笛、云锣等,一路上吹吹打打地往新娘家走来。
到了新娘家门口,只见大门紧闭,悄无声息。这时候,娶亲队伍中的吹鼓手就走上前去,对着大门起劲地吹打乐器,敲门的人也上前敲打大门,并高声喊叫。关于喊门的对答,据说也有约定俗成的内容,比如,外面喊:“开门来,我们移花儿来了!”里面问:“你们移的啥花儿?要移到什么地方去?”外面答:“我们移的牡丹花,要移到……”里面又说:“那门锁着,钥匙寻不见呗。”外面的人会意,赶忙掏出红包从门缝里塞进去:“钥匙在这儿哩,麻烦打开个!”里面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于是,吹喜乐的重新呜哩哇啦地吹奏起来,敲门的人又开始下一轮的对话。按照西宁人的规矩,这个过程要重复三遍。
三遍过后,门突然打开,只见新娘家冲出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把娶亲人挡在门外,同时搬出一张方桌,上面摆着拴了红线的酒壶和酒盅。这些人斟满酒盅,开始给娶亲人敬酒,从媒人敬起,喝一个放进去一个,不喝的人不让进。一时人声鼎沸,笑语喧哗,热闹的婚礼就此拉开了帷幕。实在不会喝酒的人,也要接过酒盅浅抿一下,否则很难通过这一关,这个过程叫“拦门酒”。
拦门酒:“拦门酒”,据说也是抢婚习俗的遗存,是说以前那些强盗们抢媳妇时遭到了娘家人激烈的反抗。
喝过拦门酒,进入新娘家,媒人和娶亲奶奶就把喜盒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堂屋面柜上,掏一样给娘家人交代一样。东西摆完,站在后面的吹鼓手们又把乐器放在嘴上,开始新一轮的吹吹打打。乐声中,来娶亲的人们表情严肃,开始焚香、点蜡,并跪拜神位,叫做“敬神祝福”。现在这一仪式早已消失,因为现在的人们已经不敬畏鬼神了。
拜过神位后,即由娘家人请到早已准备好的酒席桌前,款待前来娶亲的人,这顿饭叫“上马席”,条件好的人家准备“八盘”,条件不允许的人家准备“六大碗”。顺便说一下,“八盘”和“六大碗”有很大的区别,一是数量上有差别,八盘是八个菜,六碗当然只有六个菜。二是质量上有差别,八盘装在盘子里,菜的内容一目了然,而六碗是装在碗里,看着碗挺大,其实底下装的都是洋芋豆腐青菜,只在碗的上面摆几片肉装样子。酒席中间,娘家人还要给每个来娶亲的人都要赠送一个红包。
西宁的结婚流程
一:订婚,西宁地区的人结婚也都是要先订婚的,订婚那天,男方要带上送给女方的首饰以及礼金和四样礼物在12点之前到女方家定聘,下午4点前要离开。
二:确定婚期,男方确定良辰吉日就要在12点前到女方家通知女方,邀请女方的家长在吉日到男方家拜访,下午4点之前要离开。女方到男方家的时候也一定要在12点前,和男方一起商定好订婚的日期,婚庆日期、首饰、聘金、酒宴等等事宜,下午4点之前离开。
三:婚礼,西宁人娶媳妇很是特别,都是在半夜里进行的,不能够见太阳。一般都是凌晨三点左右的时候男方就开始出发,赶在天亮之前将新娘子娶回家。这个婚礼习俗可以说是与古代的婚俗有极大的关系,因为青海地区的古羌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娶妻很困难,所以都是看到年轻的姑娘就抢来做妻子,因为担心自己的妻子被抢去,故而会在夜里面娶亲。
西宁的结婚送礼禁忌
一、送的礼物不讨喜 在送礼前,要了解新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才受欢迎。如一个新人,他多次说过自己喜欢国货,但你却送他一款国外产的相机,这就会让人怀疑你的心意了。
二、礼物没有品位 说贵的不一定有品位,但有品位的一定不便宜。因此不要送那些看似堂皇、实际上质量粗糙的廉价礼品,这会让人怀疑你的诚意。
三、送的礼物与人不符 选择结婚礼物,可以以新人的性格、气质等做参考。如对方是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可以送一套他喜欢的书但如果你送的是一块运动手表,这就会让人怀疑你是不是随便买来充数的。
四、送的礼物没有婚庆特点或缺乏特别寓意 毕竟是结婚的礼物,肯定要和婚姻美满、长长久久、早生贵子这些挂上点联系。随便送一件和这些没有任何联系的礼品,会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你参加某个活动拿回来的纪念品。
五、宗教信仰问题 比如有的少数民族结婚,虽然婚礼的形式一样。但是别人也有宗教信仰,有忌讳的东西,如果送礼送错了,可不是闹笑话那么简单了。
六、送几年前的旧款 除非你选的是知名大品牌特别经典的、到现在都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款式,不然最好是选送当下出的新款,要不然很有可能会被人怀疑你是把箱底里的东西翻了出来送人。
七、送礼浮于表面 如一个女篮球运动员,人们会以为她喜欢的东西都和运动有关,但其实私底下她可能喜欢做做十字绣什么的,完全小女人一个。如果她结婚时送她一双球鞋,肯定会让她哭笑不得,喜欢运动可能只是她的表相。
八、礼品数字成单 中国人都讲究好事成双,结婚时更是要讨个好彩头。如果你送礼时数字是单数,会被认为不吉利,易造成尴尬。
我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古老的大山深处,我们那里的人喜欢结村而居,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在我生活的区域里就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我来讲哈我小时候见过的结婚的习俗。
第一步请媒人。当儿子或女儿到了结婚的年龄,一般就先去请亲戚或熟人“关心”,就是请人家做媒的意思。如果你在村里人际关系不好,就沒人愿意为你儿女牵线搭桥,所以村民关系相处都很和睦,邻里之间都相互“关心”。
第二步访人家。一般都是女方访男方。媒人“牵线”以后,由于涉及女儿一生的幸福,女方的家长都很谨慎,会对男方进行考察。女方先到男方家里来,看看男孩本人和男方家庭条件怎么样,然后还要打听男方在村里名声好不好,然后再决定答不答应这门“亲事”。因此村里人都懂廉耻,知荣辱,每家都很爱惜自己的名声。
第三步发八字。就是请算命先生对哈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合不合。算命先生就是前村后赛的瞎子,靠撮合婚事拿红包生活,来了就一通好话说,让男方和女方高高兴兴把这门亲事结起来。这虽说有些封建迷信的味道,但也给瞎子这样的弱势群体一条生存之道。
第四部订婚。就是男女两家正式把儿女的婚事定下来成为亲家,从此当亲戚来往。这时候男女青年恋爱关系正式确定,可以公开交往,有时还在一起劳作,培养感情。
第五步过门。比如今年准备结婚,那么当年的大年初一或初二,男方不仅要去女方家拜年,还要去女方的亲戚家拜年,这叫认亲。一般是男朋友由女朋友带着去女方父母的兄弟姊妹家玩哈,女方的亲戚都会好吃好喝招待,但也不算白吃,男方要给每家亲戚准备一份拜年礼物。
第六步结婚。我们那里不坐大花轿,男方的兄弟朋友组成一个大乐队,吹吹打打一路上热热闹闹把新娘接过来。全村人随点人情钱送恭贺,男方家大摆晏席热情招待邻里乡亲和亲戚朋友。
最后一步回门。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妻一起回新娘家,这叫回门。新娘刚开始离开娘家,父母和女儿都有不舍。回门就是回家看看父母,告诉父母小两口生活幸福,让父母不必担心。
现在看来,这些风俗礼仪也不都是陈规陋习,它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间婚姻文化,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当时的生活环境决定的,应该辩证对待。